湖北日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联动长江沿线省级党报新华日报、重庆日报、安徽日报,共邀来自湖北、江苏、重庆、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畅谈各地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和作为,助力赓续千年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传播时代价值,展示多彩文明。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代表:
在发展文旅产业中保护传承长江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对于长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发展文旅产业中大力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杨德芹认为,文旅融合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路径。对广大群众来说,参观长江旅游景点、参与长江旅游活动,是认识长江文化最方便的途径。因此,长江沿江各地要以长江文化引领长江旅游发展,用长江旅游彰显长江文化魅力。
长江延绵6300多公里,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去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有力推动了长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也必将有力助推长江文旅产业发展。
杨德芹表示,长江宽广的流域孕育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长江文化,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江文化资源,对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圈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她说,以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为例,这里既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又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三峡工程所在地,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三峡文化资源,尤其是屈原文化。宜昌秭归作为屈原故里、端午原乡,是千年文脉相传的胜地。屈原文化作为宜昌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发挥着精神引领、道德教化、文化涵育功能。
如何大力推动以屈原文化为引领的文旅产业发展,进而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杨德芹认为,宜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景区。着重打造两个中心:一个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打造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故里端午节习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基地,景区应常年举办以屈原文化、端午文化、峡江文化为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另一个是在磨基山重点打造屈原文化主题公园,彰显城市人文底蕴,构建文化消费场景,着眼屈原文化传播、城市品牌打造,把屈原文化打造为城市的重要标识。
二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线路。首先,活化利用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推出“我在屈原故里过端午”精品文旅线路。其次,挖掘提炼屈原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涵,推出民俗礼仪、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党性锤炼实践等文化体验活动,打造青少年研学旅行、干部文化培训等主题线路。此外,融合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嫘祖文化、巴楚文化、关公文化等资源,将屈原祠、昭君村、清江画廊、三峡人家、车溪、三峡大坝、当阳长坂坡等景区连点成线,形成一批融合山水、文化、体验等元素的精品文旅线路。
三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赋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比如选取《橘颂》等与脐橙相关的文学作品,为宜昌脐橙品牌文化赋值,将屈原形象以及作品内容融入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等,提升品牌辨识度,助力乡村振兴。
杨德芹表示,在发展文旅产业中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要注重培养文旅皆通、深谙长江文化精神内涵的旅游业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实践。该学院把长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推动长江文化与旅游业的产教融合、服务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南京市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代表:
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现长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