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巡礼
发表时间:2019-05-31 作者:211大学网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由原来只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发展成为拥有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取得了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突出成就。学校目前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第三,在省属高校和全国地方中医药院校中名列第一。


  2003年6月,学校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等8个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5年6月,学校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制药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消化学科、中医内科脑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外科皮肤学科7个部(局)级重点学科建设点顺利进入下一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目前重点学科科研条件已经得到进一步改善,除原来继续建设的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合作),22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基地、中心)(含合作3个),8个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及9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等技术平台外,新增加了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南药种质资源库重点实验室”。

  “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学校新增中西医结合、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麻醉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思想政治教育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在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有15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实现了学位授权点从单纯的中医药学科向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拓展。

  在本科教育专业中,学校新增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英语(医药方向)和体育教育(保健体育与健康体育)7个本科教育专业,使学校开设的本科教育专业增加到17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另新增中医妇科学为国家级高校精品课程,新增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伤寒论等6门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以及针灸学、中药制药工程2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

  2004年,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三,在中医院校系统全国排名第一;中药学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六。参加这次评估的广东省高校中仅有两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是其中之一。

  科研实力持续增强重大课题取得突破

  在“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共承担各类课题1600多项,其中有省部级课题271项,国家级课题9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0项、973计划1项、973计划子项目课题2项、863计划3项、863计划子课题6项、“十五”攻关项目12项、科技部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居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前列。

  2005年,邓铁涛教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学校成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同年,学校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实现了承担高层次重大科研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近3年来,学校共获科研经费16439万元,其中获得的纵向经费与“九五”同比增加了221%,横向经费增加了1837%;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53项,厅局级奖励39项。2005年,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青蒿素复方的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学校充分发挥岭南温病抗击“非典”的疗效优势,集中科技攻关,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非典”专项基金、霍英东专项基金资助,并参与国家“973计划”,共获资助经费1000多万元。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十五”“211工程”建设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采取内培外引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制定了《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重点学科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了20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100位中青年学术骨干。“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有1人获得国家级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国首届青年女科学家称号,1人获得我国首届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奖、1人当选教育部学部委员,7人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纳入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